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02436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徐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信阳茶产业资源,促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市农业农村局经召开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信阳市坚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围绕“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思路,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初心,深怀以茶兴业、以茶惠民的情怀,努力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把小茶叶做成大民生。
一、“三茶统筹”工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信阳市三茶统筹工作专班围绕市委“1335”工作布局,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全方位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茶产业体系,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于2024年3月印发了《信阳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要求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贯通产加销、融合茶文旅,推进茶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高全市茶产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一条绿色底色足、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联农带农紧的茶产业生态链,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3年底,全市茶园面积216万亩,干茶总产量9万吨,农业总产值161亿元,其中信阳毛尖茶的产量和产值均占60%以上。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4家,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11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现有茶叶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人。
二、着力做好品牌保护及宣传工作
信阳市始终坚持以“三茶统筹”为引领,围绕“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信阳毛尖公用品牌。2023年12月1日,《信阳市信阳毛尖茶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有助于保护和提升信阳毛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信阳毛尖品牌监管能力。信阳市已连续举办了32届茶文化节,为茶界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大了信阳毛尖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并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市内媒体开设专栏进行专题宣传,持续加大信阳毛尖公用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信阳毛尖品牌形象。市政府每年都组织茶企业参加国内重点茶叶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展销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信阳毛尖品牌知名度,与此同时商城县“商城高山茶”和浉河区“信阳毛尖521”的区域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2024年6月,经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80.3亿元,连续15年位居全国前三位。
三、大别山实验室揭牌,打造两茶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2月28日,省委为大别山实验室在内的新一批省实验室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集中揭牌。5月9日大别山实验室在信阳正式挂牌运营,由刘仲华院士担任主任,明确大别山实验室由信阳市委、市政府主导,依托6个共建单位科研优势和龙头骨干企业,组建了10个科研团队,确定了围绕两茶种质资源挖掘与现代生物技术创新、两茶绿色低碳与生态价值研发、两茶数字化与智能装备研发、两茶品质与新产品研发、两茶功能成分与健康研发、两茶质量控制与安全监测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国内两茶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高地,提升两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助力产业振兴、乡村振兴。
四、数字化溯源体系稳步推进
“山水浉河云赏毛尖”区块链溯源体系已于2023年上线,是信阳毛尖品牌建设新的突破,它实现了信阳毛尖绿茶“八大名茶山头”、2.4万亩的每一片茶叶都可以溯源的新突破,并且实现茶园种植监测、生产加工监控等茶叶种植生产过程全流程监管。下一步,在浉河区521溯源体系的建设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全市茶资源进行溯源认证,构建信阳毛尖乃至信阳茶的资源管理,推动完善信阳茶产业发展走向科学化、体系化建设。
五、政府与行业组织协同推动产业发展
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资金200万元,支持“信阳毛尖”“信阳红”“信阳白茶”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支持茶企业参与茶博会、展销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国内外各类茶叶展会。《茶产业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支持本地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每个产茶县区培育1-2个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打造信阳本地企业集群。积极探索“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四位一体”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以企业(合作社)带产业、以产业带农户”。在茶叶生产管理标准方面,颁布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信阳毛尖茶》(GB/T 22737-2008)、《信阳毛尖茶精加工技术规程》、《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技术规程》、《信阳红茶》(GH/T 1248-2019)以及《信阳白茶》,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宣传。
六、开展良种选育、保护及推广工作
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不断加强优良茶树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四个新品种已完成省级审定,正在努力推动通过国家级审定备案。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加大“信阳10号”等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力度,逐步提高我市茶园无性系良种比例。在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方面,持续开展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工作,实现茶园种植良种化、生态化、标准化、绿色化,做到茶园生态防护林带、园区道路、观光设施等同步规划建设。鼓励茶企和茶叶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有机、绿色、生态低碳等相关认证。
七、持续推进茶旅融合
多年来,信阳市持续推进茶产业融合发展工作,让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在市委、市政府及市主要领导的安排部署下,依托全市200多万亩茶园资源和全市范围内的茶庄园建设项目,结合市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多条茶旅线路。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达到相应规模,相关设施齐全,产品业态丰富,被市级认定为“四星级”以上的茶庄园,按年度企业实际投资额,每投资200万元奖补10万元,最高不超过50万元。在第19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浉河区被评为“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域”;商城县被评为“茶业投资价值新锐县域”;罗山县被评为“茶业创新发展县域”;浉河区、商城县、固始县、光山县、罗山县、潢川县、新县被评为“重点产茶县域”。此外,新县获得“中国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荣誉称号,浉河区“山水浉河•云赏毛尖•忆之非遗”获得“中国茶技•忆之非遗”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推进实现茶旅深度融合,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全市茶产业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多为信阳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信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 系 人:吴婷婷
电 话:6800379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