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8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4-07-09 来源: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孙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建设冷链物流产业”的建议收悉。经市农业农村局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建议

    自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推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品牌、兴产业、惠民生,聚焦生鲜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问题。2021年和2022年我局连续两年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共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250个,建设库容量22万立方米,总投资18000万元。商城县被遴选为2021年河南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下达项目建设资金1500万元,全县已全部完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

    全市积极实施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切实解决了农产品采后保鲜止损、错峰上市的难题,提高了农民抗击风险增产增收的渠道,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俨然成为了农产品保供的稳定器、市场的调节器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例如固始县鼎元春种植专业合作社所生产的阳光玫瑰葡萄、固始县庆有余种植专业合作社猕猴桃可延长市场供给达8个月以上;信阳毛尖茶叶通过冷藏保鲜可常年供应市场需求。鲜活农产品通过冷藏保鲜,不仅提高了建设主体的直接收益,而且极大发挥了社会效益,体现了农产品溢值减损、保价稳供的效果、一举多得。

    二、关于加强冷链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

    全市扎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3年度已培训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培训1022人、专业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1614人,共计2636人。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创新培育模式,联合市委农办、市委组织部开展信阳市乡村振兴人才培训。每年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负责人、示范家庭农场主及村党支部书记中择优遴选出300人,开展专项培训。2023年,我市乡村振兴人才提升培训共开设8个班,分三期开展,第一期于85日在信阳市委党校开班,第二期914日在光山县委党校开班,第三期于118日在何家冲党校开班。

    三、关于提升冷链产业数字化、产业化水平的建议

    我市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建2517个益农社站点,通过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提高农民冷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截至目前,新县、浉河区、淮滨县、潢川县分别被评为2020年、2021年、20222023年河南省数字乡村示范县;新县全面完成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了县级指挥中心,完善综合信息平台,提高线上服务水平;浉河区成功申报2021年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浉河区茶叶)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项目资金2000万元,数字指挥中心场地已建设完毕,人员已经入住,数字农业项目全面完成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让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充分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之中。做好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标准化建设,给予企业专项资金补贴支持,解决好这“最先一公里”的问题,降低产品损耗,保障新鲜品质。

       二是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具体培训项目实施中,增加更多贴近农民生产经营实际的智慧农业课程,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或者直观性,让更多的受训农民成长为数字农业的初创者和支持者。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冷链技术支撑团队建设,充分利用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冷藏保鲜技术培训,补齐技术短板。

       三是提升冷链物流设施数字化水平。将从加强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后管护,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社会化管护服务,探索物业化“管”、产业化“用”,规划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探索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产地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谋划辖区内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布局,串点成链,聚链成网,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农民收入。

    衷心感谢您对三农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 系 人:杨  威

    电    话:0376--6693782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