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9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4-07-10 来源: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向炜代表:

    您在信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加大信阳毛尖之都城市品牌内涵建设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茶文化建设工作的支持,我们将认真吸收相关建议并转化落实到下步工作中。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工作建议,我们认真研究,充分接纳吸收,努力变为现实,争取取得实效。经召集有关人员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信阳毛尖品质卓越,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茶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信阳市的“金名片”。信阳毛尖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90年获国家质量金奖,2007年获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2017年,信阳市被授予“中国毛尖之都”称号。截止2023年底,全市茶园面积216万亩,茶叶总产量9万吨,总产值161亿元,信阳市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产值均占全省的90%以上,茶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地市级前列,茶产业是我市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虽然,我市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作为“中国毛尖之都”,信阳城市品牌相关信阳毛尖的内涵建设很少,与外地先进茶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加大“信阳毛尖之都”城市品牌内涵建设有了更高的标准。长期以来,我市高度注重茶产业、茶文化和茶旅游的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学术研究基地和旅游体验基地,加强品牌管理,全面提升信阳的城市品位和文化软实力,致力于把信阳打造为茶文化大市、茶产业强市。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产业实际,着眼发展需要,邀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国内茶叶机构,规划编制《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规划突出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项目带动、科技助力、文化赋能等方面推动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政府出台指导意见。信阳市人民政府已制定出台了《信阳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信政【20236号)和《信阳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信政办【202421号)等相关工作方案,确保全市茶产业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整合涉茶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茶产业发展基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整合相关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的涉茶项目资金,重点向茶产业倾斜。

    二、深入挖掘茶文化资源

    信阳地处江淮之间,豫风楚韵叠加熏陶,文化韵味浓厚,茶词、茶诗、茶歌、茶戏曲、茶传说、茶道茶艺、茶遗址遗迹等无处不在,悠久的种茶历史,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淳朴的茶乡风情,为信阳增添了独特的魅力。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固始县发掘的古墓中出土有茶籽化石,考证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此外,光山县净居寺仍保留有清代茶园,商城、罗山等县区也发现有不同年代的古茶树遗株,是信阳悠久茶文化的见证。近年来规划建设主题公园、茶室空间、城市书屋等茶文化设施,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道、广场、楼宇等公共区域和公益广告宣传中,营造浓厚的茶文氛围。下一步将深入挖掘茶文化、传统地域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35座茶庄园建设,在建58个。

    三、加强茶文化宣传推广

    普及茶文化知识,组织开展茶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营造茶文化氛围,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道、广场、楼宇等公共区域和公益广告宣传中。加大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的宣传力度,以年轻化表达诠释信阳茶文化,为信阳的茶文化“破圈”传播注入新活力。2024年创新举办了第三十二届信阳茶文化节,搭建信阳茶文化与国际国内交流互鉴的高端平台,着力打造茶文化高地。多年来茶行业协会积极支持举办了“谷雨、端午、中秋”等民间茶事活动,提高茶界、市民的参与度,根植茶文化。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茶日”以及国内重要茶博览会、茶交易会、茶叶评比等茶事活动,展示推介信阳茶文化,提升信阳茶文化影响力。

    四、加强茶文化设施建设

    以建设“百家星级茶庄园”和打造茶文旅精品线路为抓手,打造一批集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展示、茶加工体验等多功能一体的茶文旅项目,让游客在“快进慢游深体验”中感受“美好生活在信阳”。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当地茶农增收脱贫。浉河区依托历史文化、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等优势,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了“茶乡风情体验游”“百里茶廊一日游”“信阳毛尖金牌产地观光游”等精品旅游项目,吸引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推进了茶旅深度融合。在环湖路重点打造了车云、嘉木饮、文新、广义、德茗等“十大茶坊”项目,有效带动了浉河区乃至信阳市茶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毛尖之都”城市品牌效应。

    探索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以茶为主体、融合茶空间、体验、展示、茶艺、品鉴、雅集等多元素集聚的地标性“茶综合体”,擦亮“毛尖之都”城市名片。以恢复建设“八大茶社”为抓手,深入挖掘独具信阳特色的传统茶文化,开发茶文化产品,丰富茶文化内涵,讲好信阳茶故事。目标是截止至2025年,全市建成100个星级茶庄园,每个产茶县区打造12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12个涉茶文化主题空间。

    五、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依托大别山实验室,开展茶叶精深加工、关键工艺技术、基础性研究等项目攻关。整合全市茶叶科研、教育资源,积极与国内知名茶叶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立“三茶”专家库和科技服务体系,将科技链融入产业链,以科技助推产业发展。全市每年选派50名以上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到茶企开展技术服务,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产茶县区。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推动信息资源、仪器设备共享,使企业成为产品创新和科技转化主体。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企业、社会等资源力量,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支持通过人才进企业、科研进企业、文化进企业等措施,建立科研院校和企业人才互补的良好机制。利用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引进一批茶产业高素质人才;市农业农村局将实施“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千人培训计划”,组织全市茶企、茶农、涉茶技术人员走出去开展技术培训,到2025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全市茶产业、茶文化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以后多为信阳茶产业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推动信阳茶文化繁荣,茶产业兴旺。

    联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 系 人:罗杨杨

    联系电话:0376--6800378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