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第十六期 水稻穗颈瘟发生预报

时间:2024-07-23 来源:信阳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稻瘟病是农业农村部2023年最新公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以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穗颈瘟俗称“吊头瘟”,为害稻穗颈部,颈部变褐色,影响水分、养分的输送,穗变枯白色,空瘪粒大幅增加,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生产前期以叶瘟发生为主,全市发生面积19.31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8.1%;平均病叶率0.64%,最高12%。虽然由于前期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叶瘟发生极轻,但随着6月下旬以来强降水频繁,田间湿度大,叶瘟病发展速度加快,发生点多面广,对下一步稻瘟病的侵染扩展较为有利。目前我市水稻大部分处于拔节孕穗期,马上进入易感穗颈瘟的关键时期。我市的主栽品种尤其是优质稻、旱稻和粳稻等普遍抗性较差甚至高感;全市稻田肥水条件比较好,氮肥施用量大,为病害的发生流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市气象部门预报,7-8月份全市降水量显著偏多,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多强对流天气,平均温度偏高对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的发生较为有利,预计穗颈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盛期在8月中下旬各县、区要注意查治,对已发生叶瘟的稻田、感病品种种植稻区或老病区要加倍关注,对发生严重的田块还要立即开展统防统治,控制其扩展蔓延。

    防治方法:防控穗颈瘟重在预防,要着重在抽穗期对水稻进行保护,特别是破口期和齐穗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一般在水稻破口期施第一次药,在抽穗扬花至齐穗期再施第二次药。生物农药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等,化学农药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丙硫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铜·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高效低毒专化性杀菌剂,均宜采用细雾喷雾。喷药后8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