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5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5-07-21 来源:

陈玉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收悉。经与生态环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连接着种植、养殖两端,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场深刻革命。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贯彻中央要求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件利国利民利长远的大好事。”“要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我市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部署要求,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举措、高效的行动,认真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措施的落实,以实际成效加强我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

一、我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系统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持续开展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基础性工作,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应用。2024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约1000万亩次,占全市农作物当年种植面积的90%以上。2024年,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在罗山、潢川、固始继续实施28万亩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现不超过面积10%的经济作物和90%的粮食作物实施粪肥替代10%的化肥。全年共减少化肥使用量12.94万吨。

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农药减量工作。多年来充分发挥已建成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区域站的骨干作用,提高病虫草测报信息化水平,推进精准预测预报。加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培育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发挥其防治病虫害主力军作用。发挥财政相关资金引导作用,引导发展市场化统防统治。持续推进“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活动,开展农药使用安全宣传活动,线上线下广泛宣传农药科学使用技术。通过以上措施,2024年共减少农药使用量466吨。全市三大粮食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为46.3%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预期值为56.8%以上。

二是精准管控耕地环境风险。目前,我市市、县两级土壤预警监测点位438个(省市级160个、县级278个),担负着每年土样的采样、送检工作。2024年土壤预警监测点位分为两批任务开展,于1110日前第一批83个已完成采样、送检工作。第二批采样工作已于20253月份前全部完成采样送检工作,确保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农用地预警监测工作。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工作,定期开展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避免超标农产品流入口粮市场,每年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巡查严格管控类耕地,确保完成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目标任务。

三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18年以来,我市有8个县区开展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总投资5.11亿元,持续完善畜禽粪污收运利用体系建设。以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为抓手,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20249月,新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成功进入省级项目库。大力发展种养循环农业。2021--2025年,我市在罗山、潢川、固始连续5年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通过对畜禽粪污的收集、处理、利用,实现了部分县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企业实行环保准入制度,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66%。全面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试点、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达到73%,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6.43%。有效遏制了农业生产废弃物造成的农业生态污染,极大的改善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了信阳良好的生态,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持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作。每年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申报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3个左右,以秸秆资源量较大的县为重点实施区域,积极开展全量化利用县区(乡镇)、产业模式县区(乡镇)、沃土模式县区(乡镇)及全产业链高值化试点工作,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优化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方式,拓宽秸秆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二、存在不足

当前,我市农业绿色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存在一些社会各界关心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技术强”与“应用弱”的矛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已经积累很多成熟的技术模式,但受宣传、资金、观念、人才等因素影响,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梗阻尚未打通,导致“技术锁在实验室、成果困在示范田”。

二是“任务多”与“协同难”的矛盾。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大、范围广、事务多,涉及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存在政策衔接不畅、数据共享不足、协同治理不够的“系统性短板”。环境资源保护涉及环保、国土、林业等多个执法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协调难度大。破坏资源环境案件需要对环境损害进行鉴定评估,但存在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少,鉴定费用昂贵,鉴定周期长等问题,叠加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等因素,导致“以罚代刑”屡有发生,影响威慑效果。

三是“起点低”与“投入高”的矛盾。我市化肥农药施用不平衡现象仍有存在。部分农户传统施肥观念根深蒂固,新技术接受度不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项目实施采用新技术多,承担项目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我市这方面人才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为县区财政困难,项目资金无法及时支付到位,严重影响项目工作的实施进度。

三、结合建议的下步打算

一是广泛宣传培训。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进一步充分利用新媒体、电视、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业生态保护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农业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纳入项目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体系,引导农业生产相关方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充分依托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合理处置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治理模式和经验技术,讲好农业绿色发展故事,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浓厚氛。

二是加强多方协作。绿色发展不是农业农村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参与的“大合唱”。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积极制定好项目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组织、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协调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支出、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科学、流程符合要求、绩效按时完成。督促县级政府承担起项目主体的责任,不仅要鼓励机制创新、培育主体、壮大市场、连接种养两端、促进还田利用,还应协调财政、农业、环境、资源、交通等部门,解决项目实施中关键性问题。

三是严格质量监管。明确畜禽粪污生产粪肥的准入原则,建立污染防控的限量指标体系,完善相应技术规程,加强粪肥原料抽查评估,确保还田粪肥质量达标。督促服务主体提高粪肥堆沤质量,严格按照现有堆肥技术规程和指标要求操作,坚决做到不腐熟的不还田、不合格的不下地。定期开展粪肥质量检测,健全粪肥还田台账制度,建立、更新或完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粪肥还田追溯系统,做到粪肥来源清晰、处理过程可视、粪肥去向可查、监管不留死角。

四是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水平。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充分证明,种养结合、粪肥还田才是解决畜禽粪污污染环境的根本途径。信阳市将进一步积极探索有偿服务机制,降低还田成本。加强重金属、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加强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运输、施肥等全链条管理,维护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的养分平衡。加大对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环保设施设备监管力度,结合各县区实际完善相关制度,做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方案制定工作。积极争取项目,依法依规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建设。

五是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提质增效。牢牢抓住县级政府这个项目实施主体,利用行政手段搭建平台,通过“花钱买机制”,让养殖户、种植户和服务组织三方对接起来,构建粪肥还田社会化长效运行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保障任务实施到位。加强主体培育。加大力度引导社会化服务主体参与种养循环工作,提供畜禽粪污收集、处理、配送和机械化施用等全程服务。创新服务小农户联结机制,推广全程式、订单式的托管服务。建立准入准出制度,严格遴选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定期对服务组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不合格的坚决淘汰出局。

 

衷心感谢您对三农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邓艳军

电话:13507600676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