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P63434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郭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设”的提案收悉。经与信阳金融监管分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农业保险开展情况
目前我市实施的政策保险品种有水稻、小麦、花生、玉米、油菜、大豆、育肥猪、能繁母猪、基础母牛、公益林等10个品目。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已在信阳全面实施。
2024年,我市农业保险由人保财险、中原农业保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保险和永安财险等九家保险公司参与承保。种植业方面,小麦完全成本投保面积为317.51万亩,水稻完全成本投保面积为640.57万亩,玉米投保面积为77.27万亩,花生投保面积为20.77万亩,高保障花生投保面积为7.36万亩,油菜投保面积为10.64万亩;养殖业和林业方面,能繁母猪承保38245头,育肥猪承保43.97万头。2024年度,全市农险保费收入63590.14万元,同比增长7.7%;农险理赔支出48863.26万元,同比增长15.84%;惠及农户30.62万户,同比增长7.92%,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二、关于存在的问题
1.财政补贴资金不到位的问题。2024年我市共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市级配套资金510.02万元,已足额拨付到位。中央和省级保费补贴资金自2022年开始,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至保险承办机构省总公司,县级配套资金由县财政拨付至县级保险承办机构。近年来,县级财政困难,存在拖欠农业保险保费县级配套资金的问题。
2.新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河南省政策性养殖业保险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各级农业、财政部门加大宣传,育肥猪承保率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农业保险保费县级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各保险公司少有盈利,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积极性;二是养殖场(户)中亦存在大量不开检疫的情况,保险公司无法受理不开检疫养殖场(户)的投保,致使县区养殖场(户)脱保漏保。
3.关于查勘定损困难的问题。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指导防灾减损,提供数据,协助理赔等工作。在2023年“烂场雨”和今年小麦干旱影响部分地块产量下降,各级农业专家积极配合农险公司完成了查勘定损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合作。组织保险公司、气象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灾害预警信息共享平台,适时发布区域性风险地图,指导农户提前防灾减损,确保预警信息精准直达农户,气象部门正在积极推进线上气象证明服务。指导辖区内农业保险承办机构全面上线农险理赔电子化系统,实现报案、立案、查勘、公示、支付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推动机构深化科技运用,系统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测绘、物联网及AI模型等技术,优化承保理赔关键环节作业模式。汛期等特殊时段开通理赔绿色通道,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2.加强宣传。制作承保理赔“明白卡”、短视频等宣传材料,通过部门官网、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农村广播“大喇叭”多渠道覆盖。同时,农业农村部门通过成立的9个协会+1个联盟(优质稻米协会、弱筋小麦协会、中药材协会、稻渔综合种养协会、水库渔业协会、肉牛产业协会、肉羊产业协会、食用菌协会、农机协会、果蔬联盟),组织保险机构集中讲解涉农金融保险政策,扩大金融保险政策知晓度。积极推广“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主导品种、统一科学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保险服务、统一收储加工”的“六统一”社会化服务,建立“种植运营公司+县区平台公司+职能部门+村集体+种植户”运行机制,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通过加大宣传,推动农险惠农利民政策能够惠及千家万户。
3.简化流程。制定农业保险线上服务标准,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扩大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在定损环节的应用覆盖面,简化纸质材料提交。同时,建立农业保险数据库,对接土地确权数据、种植补贴数据、生猪检疫和无害化处理数据,实现承保信息自动比对校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成立农业保险查勘定损专家鉴定工作组,提高损失核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效解决理赔纠纷问题,确保理赔结果公平合理。
衷心感谢您对三农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张民 电话:13939796355
协办单位:
信阳银保监分局 联系人:袁雪杰 电话:6787986
信阳市财政局 联系人:郭晓曼 电话:15839789988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