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6305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李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做好农村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的提案收悉。经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按照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安排,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防返贫”的工作主线,坚持“机制不变、责任不松、力度不减、靶心不移”的工作原则,紧盯目标任务,认真履职尽责,通过全面实施就业服务、技能培训、兜底保障等多项举措,确保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截止目前,我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达34.3万人,脱贫人口“人人持证”超过1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1.74万人。“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人社部微信公众号、《中国劳动保障报》相继刊发了《抓好“三化”建设,提质乡村就业——河南省信阳市切实做好脱贫群众就业帮扶工作》《找准帮扶“穴位”,打通增收“经络”——河南信阳做好脱贫群众就业帮扶工作》《信阳市人社局持续深入开展根治农民工欠薪攻坚战》等新闻稿,向全国推介我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验做法。
一是建立健全脱贫人口就业保障制度。我市高度重视脱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市政府制定的《信阳市“十四五”人才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促进规划》(信政〔2022〕10号)“聚焦重点群体,确保就业局势持续向好”一节中要求:“健全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继续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造能力,促进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多措并举帮助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全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施意见》、《信阳市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为脱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创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三是广泛开展就业促进活动。充分发挥苏信人力资源合作和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作用,与苏州等地开通“人社直通车”,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各类主题招聘活动,重点为脱贫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岗位信息、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畅通求职-用工对接渠道。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发力方式共组织开展招聘活动445场、服务企业1.41万家,提供就业岗位41.2万个,先后帮助8.8万名求职者与用工单位达成就业意向。针对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全市人社系统就业补助资金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9750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137.09万元。全市农村劳动力共转移就业251万人,当年新增转移就业9.35万人。
四是建好便捷化服务保障平台。重点围绕打造“城区15分钟、乡村3公里就业服务圈”目标,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载体建设。截至目前,在11个县区分别建设了规范性零工市场,全市共建设零工驿站308个、人力资源市场11个。全市已建成国家级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1个、省级(星级)5个、省级50个、市级32个、县级290个。将“每个县区建成1个青创中心”列入全市民生实事组织实施,潢川县、罗山县等6个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浉河区、平桥区等4个中心已挂牌准备试运营,整体工程进度94%。社保经办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全市共建成乡镇(街道)社保网点235家、村(社区)社保网点3476家,企业和群众可就近在乡镇(街道)办理530项“全省通办”事项,“足不出村”办理18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频业务,实现社保经办服务村级全覆盖;政务服务窗口社会保障自助服务一体机已经全部配置到位并完成上线使用,实现了县区全覆盖。同时,开通手机“网络直播带岗”,常态化对就业、创业、社保、培训、权益保障等政策分门别类开展网络直播宣传,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人社帮扶政策服务。
五是大力促进返乡就业创业。以“雁归来工程”和“万名学子回归工程”为重点,全面扶持返乡就业创业。利用春节期间大量农民工返乡和信阳电商年货节举办时机,邀请我市优秀创新创业典型代表,组织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印发《致全市广大在外就业创业朋友的一封信》,在信阳电视台开设“归雁风采”宣传专栏,制作10期专题片,在春节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信阳电视台、视频号、抖音号、公众号等平台连续开展“归雁风采”系列宣传报导,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支持返乡就业创业氛围。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亿元,鼓励吸引19.8万名信阳籍在外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吸引高校毕业生来信就业创业1.79万人。
六是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把技能提升作为促进就业增收的关键举措,围绕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市场需求,大力开展送培训下乡。全市共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2.15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10.9万人。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0.7万人、高技能人才6.1万人。围绕信阳菜师傅人力资源品牌发力,印发出台了《“信阳菜”人力资源品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培训引导,做大做强“信阳菜师傅”人力资源品牌。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加大培训,形成了狮河制茶师、平桥农业技工、罗山家政、固始柳编、光山电商、商城厨师、新县红城月嫂、淮滨织女、息县户外、潢川花木、羊山电商等培训品牌,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特色。
七是发挥人事人才支持乡村建设作用。聚焦信阳现代农业创新发展需求,举办“国家级2024年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信阳行”活动,邀请国内农业领域的一流人才到信,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科普宣传等服务,助力信阳现代农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优化农村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标准,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在农村教育教学的一线连续从事教育教学的农村教师给予优惠政策,引导城市优质人才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基层单位和农村地区的人才支持力度。2024年,我市申报农业系列(含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共199人,申报和通过乡村全科医生5人,通过基层倾斜政策申报中小学教师、基层农、林、水等职称人员共663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今年新增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职称23人。开展“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着力为乡村建设引进青年人才。2024年共计招募328人,目前已全部上岗,招募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受当前经济形势等的影响,我们在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减少,岗位需求萎缩,外出务工难度加大。二是企业薪酬待遇与求职者需求不匹配,大龄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意愿逐渐降低,就近就业压力增大。三是部分脱贫劳动力因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原因,接受培训难度大、技能水平低、就业稳定性差。
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按照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安排部署,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大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建设力度,依托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便利、随处可见的线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劳动力供求双方资源优化配置,为求职者提供更多充分高质量就业机会。
二是加强劳务协作。充分利用苏信合作机制,千方百计加大劳务协作,拓展挖掘更多就业岗位,定期举办劳务输出专场招聘会,组织脱贫人口成规模、成批次外出务工;
三是加强创业扶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脱贫人口给予资金支持;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帮助其提高创业成功率。
四是加大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就业帮扶政策、就业岗位信息和就业创业典型案列,激发脱贫人口就业创业的动力。
衷心感谢您对三农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许立新
电话:13939795038
协办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联系人:彭 景
电话:17839793176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