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6304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5-07-16 来源:

农工党信阳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关于支持山区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中药材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强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信阳作为河南省五大优势道地药材产区中大别山区核心区,中药材的品质、产量均居河南省前列。近年来,信阳立足资源禀赋,找准发展路径,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不断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良好景象,成为信阳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一、信阳市中药材资源优势

信阳市地处河南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山麓的淮河上游,属中国南北方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雨丰沛,得天独厚的地理区域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全市野生药材蕴藏量占河南的10%,已发现的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类资源有1400多种,可人工种植的约800多种,已开发种植的有62种,受国家保护的珍惜植物29种。信阳的艾草、野菊花、颠茄草、南苍术、猫爪草等中药材品质和产量居河南省前列,商天麻、商茯苓、商桔梗、息半夏和猫爪草(淮滨县产)被评定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024227日,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发布了50种河南道地药材目录和302023年河南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我市有19种中药材(艾草、连翘、金银花、牛至、夏枯草、杜仲、菊花、桔梗、苍术、黄精、半夏、石斛、瓜蒌、猫爪草、百蕊草、野菊花、元胡、天麻、茯苓等19种)列入道地药材目录,有3个中药材生产基地(淮滨县振道种植专业合作社芡实生产基地、信阳羚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颠茄草生产基地、商城县君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紫苏生产基地)列入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

二、中药材种植产业基本情况

1、种植面积及主要品种

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4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0.3万亩,总产量约17.89万吨,总产值约31.5亿元。

常见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有50种以上,主要有艾草、猫爪草、颠茄草、迷迭香、南苍术、菊花、桔梗、息半夏、金银花、山栀子、芡实、芍药、天麻、茯苓、灵芝、黄芪、黄芩、丹参、黄精、黄蜀葵、万寿菊、石斛等。种植面积较大的有芡实、艾草、猫爪草、野菊花、银杏、莲子、苍术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区有淮滨县、商城县、新县、光山县,潢川县。

2、品牌建设情况

新县羚锐商标被国家市场监管局(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羚锐制药先后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2019年度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企业;光山县新培育了大别山苍术1”“大别山牛至1”“大别山牛至2弥补了我市中药材品种权申请空白;淮滨曹玗等3个村芡实基地通过国家商务部三品一标绿色认证;平桥北艾获得了国家名特优新产品称号。

、主要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发展中药材产业列为十大工程之一,提出实施中药材保护开发利用工程,成立了工作专班,并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筹备成立了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吸纳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合作社以及有一定规模和种植意愿种植户加盟,多方市场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助推信阳中药材产业发展。各县区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新县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班,相继出台《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新县中药材种植奖补方案(试行)》等文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聚焦中药材产业,抓龙头、建机制、促融合,探索出一个龙头、两项机制、三种模式、五业融合“1235”发展模式平桥区出台《关于扶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拿出300万元奖励资金,从特色规模、绿色、品牌、质量、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奖励,促使中药材产业向优质、高效、生态方向转变。商城县设立特产中心,专门负责蚕桑、中药材的生产管理2022-2024连续三年商城县政府利用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共计3850万重点扶持艾草、野菊花产业发展,其中艾草4.5万亩,野菊花3万亩,并配套实施了艾草、野菊花仓储加工设备奖补措施。在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合理规划和资金扶持下,近几年中药材种植基地遍地开花、产业发展迅猛。

2、配强技术力量,提供科技支撑。市农业农村局集中高素质专家团队负责中药材种植产业,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组织科研院校中药材种植专家对种植户、技术人员等进行中药材选育、种植、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培训,推动专家进村、技术到地、指导到户、责任到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中药材发展成果和经验,在实践总结出两旋法松土和可降解地膜覆盖除草技术。

3找准发展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倡导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羚锐制药、华润三九药业、宛西制药、张仲景药业、扬子江药业等大型药企与生产基地实行订单式生产的同时,倡导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由合作社提供种苗、农资和技术,农户负责种植并签定回收合同。如羚锐制药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在浒湾、吴陈河等乡镇建立了颠茄草3000余亩,年产值1200余万;华润三九药业与商城县灌河源合作社共建野菊花生产基地4000亩,年产野菊花400吨,产值1000万元。宛西制药与商城县伏山乡南冲村共建茯苓、天麻基地,年供货300多吨。这种模式采取订单农业、保底收购、减少风险措施,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收,确保了种植户增收,合作社得到了实惠,村集体经济组织得到了收益,公司得到了稳定可靠的中药材原材料,不仅实现了多方经济共赢,也推动了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同时通过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和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

4、加强种苗繁育,确保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是中药材种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中药材质量、产量和可持续性的关键。我们支持鼓励科研高校以及科技人员建设道地药材繁育基地,不断扩大育种育苗规模。商城县吴河乡掌店村运成种养合作社依托何运成创办的菌种厂,年生产蜜环菌(天麻菌种)4万瓶、生产茯苓菌种10万袋。信阳中杨中药材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在浉河区建立60亩苍术种苗繁育基地,年可提供苍术种苗400万株。光山县淮河源林药种植合作社已建成全市南苍术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并带动周边170余户农户种植中药材。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贵委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全市中药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发展的原则和主要工作任务,提出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2、加大政府政策资金支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中药材产业大力支持。如对市场主体申报中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奖补、推进中药材产业保险、对中药材种苗培育进行奖补、支持奖励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奖励中药材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研究示范,道地药材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补贴等。

3、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积极开展道地中药材品种认定、道地药材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良种引进、筛选、种苗繁育、种植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筛选一批适宜信阳种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宗药材品种,定品种、定产地进行示范种植,建设一批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4、建设标准化、生态化种植基地。以新县、商城、光山、浉河、息县、淮滨为重点,加强对颠茄草、猫爪草、息半夏、商桔梗、南苍术、牛至等特优品种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的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综合运用安全投入、标准规范、绿色防控等措施,完善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由分散化向集聚化、由传统种植向生态种植转变,推动信阳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5、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建立中药材技术服务体系,依据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中药材基地建设需要和本地农户种植中药材意愿,建立完善相关技术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技术支撑,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乃至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6培育龙头企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增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动能。积极实施龙头培育工程,鼓励头部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
    7加强招引国内大型药企。要充分发挥市中药材协会的作用,积极与华润三九药业、广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扬子江药业等国内大型药企开展沟通对接,引导他们与我市的中药材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深入合作,在信阳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条件成熟时,要吸引他们的投资,在信阳市建设分厂。

衷心感谢贵委对三农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贵委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          电话:13937696910

                              

 

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20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