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阳市农业农村局!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要闻 > 浏览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良法 办好农民可感可及实事

2024-02-06 来源:- 作者:- 编辑:网站总编 点击:

       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 张道明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018年以来第5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站位高远,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方法明晰,为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文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2321”,即“两个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个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一个加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显两大特点,一是指路径、教方法;二是聚民生、办实事。

  用好四个良法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其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科学有力有效的工作方法尤为重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明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千万工程”既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更为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工作方法。

  党建引领。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关键,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党政负总责、各级各部门分级负责的责任落实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典型、学先进,积极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

  因地制宜。要从农村区域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的实际出发,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既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更不能超越现实条件,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规划引领、谋定后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农民主体。农民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政府搭戏台,农民唱主角,该由政府干的主动干、扎实干,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避免“干部干,农民看,干部忙得一身汗,群众就是不点赞”的现象。

  循序渐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要锚定目标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大道走到头,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既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超越现实条件搞跨越式发展,最终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伟大梦想变成真。

  办好四件实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民腰包变鼓了、食物变多了、衣服变潮了、寿命变长了,农村房子变大了、出行变快了、通讯变畅了、环境变美了。在看到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同时,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尤其是在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等民生领域依然是短板和弱项。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要聚焦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办好农民持续增收实事。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首要任务是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想方设法让农民群众腰包鼓起来。要持续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帮助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对于外出务工农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劳务品牌,搭建劳务输出平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权利收入。

  办好农村基础设施实事。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建设,探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消危”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巩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谋划布局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工程;加快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统筹建设区域性乡村数据大平台,让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领域插上信息化技术翅膀。

  办好农村公共服务实事。对于农村子女教育问题,要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高质量乡村小规模学校,确保农村孩子不仅有学上、上好学,还要吃得好、住得好。对于农村医疗问题,要持续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仪器设备配备、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确保农民就地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对于农村养老问题,要加大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养老食堂建设,探索发展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办好农村文化体育实事。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活动向村庄延伸,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持农民唱主角,广泛开展“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广泛开展家风评议活动,树立良好家风典范,以家风促民风;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群众贺喜有分寸、丧葬有尺度;探索利用微信、短视频等新载体,抓住过年过节等关键时段,讲述农民群众“看得见”的事迹,营造文明乡风良好氛围。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